写作的重要性

咱们基本很早都有写作的经历了, 毕竟语文课得写作文, 不写没分呐, 不得挨揍啊是吧. 作文, 日记, 观后感/读后感, 等等.

本人作为纯纯的理科生, 且从小就偏科比较严重, 那老不喜欢写作了, 每次都感觉是种煎熬.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, 在离开应试教育强迫写作之后, 渐渐的对"写作"的看法有了些许改变和进步.

语文课上的写作是什么样的, 一般是给个话题和描述, 然后自由展开. 但是国内的应试教育讲究的是让学生只注重学科学习(至少大部分家长和学校是这样的价值观), 学生对于社会上或生活上的经历是非常受限的, 更不用说会对很多事情有独特的深刻的理解. 在我个人体验上, 写作就是挤牙膏, 往往也只能写些空洞的文字, 自然也拿不了啥高分. 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, 因为没什么想法, 经常无内容可写, 但又必须写,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. 当然可能也是归于我那时的写作水平不太行. 很多时候, 写作其实就是记录一个思维逻辑, 学生时代的作文, 往往并不要求学生能写出多么印象深刻的道理, 只要清晰明了的表达了某种想法或看法, 就能是篇不错的文章.

写作其实就是思维的梳理和记录. 华丽的词藻, 优美的语句, 那也是写作, 但不是必须. 那种一般叫做"诗". 将大脑中的逻辑和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表达, 是一种很美妙有意思的过程. 表达的方式可以不限于"写作", 还可以是"说", 甚至是"唱". 逻辑和想法在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换的过程中, 往往会对于内容本身进行反复的审视和梳理, 这个过程反过来可以提炼内容本身的质量, 稳固观点. 如果有过教授别人知识的经历的话, 是不是能感觉到在教完别人之后, 自己对于知识的认知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 知识体系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. 写代码, 写技术文档, 其实也能算是写作. 将实际的需求转变成机器运行的实现, 为了能正常运行, 逻辑必须自洽. 那么, "写作"的含义好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写文章了, 我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更类似于是一种思想的多种形式的转变过程, 也或者是"思考"的过程.

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的方式. 有时候, 还没有想清楚要表达的意思, 那就尝试分出几个点, 列成list, 然后对这些点进行填充, 排序, 组合. 卡壳会是一个常见的现象, 那么便会去查阅资料, 阅读更多文献; 观念被推翻也是常有的, 这会引发进一步的思考. 渐渐的, 最初那模糊的想法开始变得清晰,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, 由点带出面, 建立了对该领域初步的认知体系. 在一定的积累之后, 离散的认知体系会在某一刻发生交汇, 逐渐产生连通, 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炼. 这带来好处的一个表象, 就是在与人谈论此类话题的时候, 能够非常轻易的深入和展开, 在辩论中也能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更有力的支撑.

不过嘛, 我感觉自己在表达的能力水平还是不咋滴. 就, 可能有时候噼里啪啦一大堆, 思维跳的太快. 不过不至于像之前那样觉得是种煎熬了, 有些东西有时候能有一个表达的出口, 心里会比较舒服一些, 哪怕就仅仅只是简单的记录. 所以这可能是我会写blog的一个原因吧, 希望能有个地方可以在想表达的时候自由表达, 哪怕压根没人看…